2021教育科研
2021年,戴幼教研于困境中强定力,于瓶颈中育新机。紧紧围绕区教研工作总体思路,紧扣“课堂、课程、课题”三大主题,坚持“科研先行、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的工作方针,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持续提升教研实效,积极推进“三课”改革,注重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一、抓课题研究点,促升研究实效
以用撰写论文、课题的形式为抓手,更多关注教师科研上是否能做到形成研究闭环。即:问题—案例—论文—课题—课堂实践—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研究现存问题,研究路径形成闭环,把科研力有效转换为“生产力”。
1. 找准问题点,延续“生产力”。
问题即课题,问题是研究的着力点。课题的第一步就是选题,教科室引导教师围绕“问题”做好三件事情:一是要了解问题的研究状况,二是要分析问题的研究价值,三是要考虑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2. 对比分析图,呈现“高”效率。
通过“结合现状、找准问题、分析价值”的“三步”法进行科学选题,每个层次的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快速聚焦问题,确立自己的研究的方向,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研究的良好科研氛围。随着科研引领的不断深入,到2021年实现了市级有课题,区级有研究,全园做改革。
二、抓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如何让教师尽快提升专业素养、让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是教研研训的重点。我园采用教师“靶子课”的研修方式,丢掉拐棍,课前从“抄”教材到解读运用策略的转变;解剖学习,课堂从走“流程”到策略积累的实践;专业提升,课后从关注教学效果到重视教学反思的触动等一系列研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以研促教,研磨“代表课”。
本学期,我们尝试把单纯的技能教学变成想象创造的意象教学,将以生活为根基,以想象、创造方法为手段,融入“感受、想象、创造、表达为核心的思维游戏”的理念,且通过每月研磨“代表课”+理论解读+课例展示,重点围绕基于“意象美术”背景下的“写意绘画”、“意象绘画”及“意象纸艺”三大部分进行,园领导小组将组织力量对全体教师进行课例展示与普适性指导,每位教师可根据自身与幼儿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个内容方向进行重点设计,进行一课时的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以求在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上的进步与突破,提升教学质量。
2. 以赛促研,提升课堂质量。
我们在主题审议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原教材主题价值的解读与审议,通过“一课多研”开展教材园本化处理的主题教研,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今年4月初开始到6月下旬,我们围绕“主题背景下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及“游戏中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两部分展开研修,从园部选拔到片级组队,以叶玲玲老师为参赛对象的一支“南片研修团队”赞新亮相,区级评比到市级参赛,一路披荆斩棘,每一个时间节点,代表了每一次的成长点。
三、抓课程实施过程,提高课程执行力
课程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课程建设需要有强劲的动力来源。这种动力,需要外部的支持,更需要内部的生长。
1. 依托故事,唤醒课程意识。
随着课程园本化建设的推进,课程故事成为我园观察了解儿童,唤醒课程意识,生发主题活动,提升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园区、年级、班级”的三级研修,“做好”与“讲好”课程开发故事,课程实施故事(教师教与学故事、幼儿故事)。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有主题地推进“一月一故事”课程故事撰写、推送活动的开展,以此来提升教师设计与实施课程的能力,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
2. 依托资源,重构课程方案。
在融入新鲜血液和汲取优质理念的过程中,在儿童本位理念和课改时代背景的驱使下,我们整合前期思路,统整课程资源,重新审视构建了“1+X”课程园本化模式,即抓基础、促特色的建设思路。“1”代表基础课程——完整儿童课程,“X”代表拓展课程——纸艺课程、项目课程(园本节项目、体验营项目)架构创享园本课程体系,以“相信每一个孩子是有自信、有能力的学习者”课程理念,培养慧生活、乐创造、爱探究、善表达的新时代儿童。通过个体输入吸纳,到个体输出分享,形成一个无限循环的回路,最终实现“创YOU未来”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