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2015年度教育科研拟立项规划课题、小课题名单
附件1:萧山区2015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名单
编号 |
课题名称 |
单位 |
负责人 |
1 |
中职护理专业开展 “三选三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
四职 |
沈 彦 |
2 |
基于“学为中心”的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实践探索 |
三中 |
徐柏兴 |
3 |
中职数控专业核心课程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
一职 |
汪 坚 |
4 |
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做学合一”课堂教学改革区域推进的实践研究 |
一职 |
俞 艳 |
5 |
基于智慧课堂构建的生成性教学策略研究 |
三中 |
金小英 |
6 |
基于本土育人的“北海塘文化”特色课程群的架构与实践 |
五中 |
周光明 |
7 |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开发“门票文化”自选课程的实践研究 |
二职 |
张维超 |
8 |
创设契合学生需求的生涯规划系列课程的实践探索 |
十一中 |
沈建军 |
9 |
“三心九质”课程:打造“阳光、大气”学子——农村高中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 |
六中 |
沈烈锋 |
10 |
发展学科内涵 改进管理方式 抱团攻坚克难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加强学科建设的实践研究 |
萧中 |
孙 戎 |
11 |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国际贸易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实践研究 |
二职 |
施国芳 |
12 |
彰显人文特色 促进幸福成长——萧山五中“美丽班级”创建与实践 |
五中 |
曹明凤 |
13 |
新形势下提升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增强社会吸引力的研究 |
三职 |
徐飞飞 |
14 |
普通高中教师分层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
八中 |
寿伟江 |
15 |
构建“双融三段多元”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
二职 |
曹鹤鸣 |
16 |
基于“阳光精神”传承下的“美丽班级”文化培育的实践研究 |
四职 |
王林毅 |
17 |
品质之美隽永——萧山中学“美丽学校”创建的实践与研究 |
萧中 |
孙 戎 |
18 |
美丽学校环境下“voit美丽教师发展”课程体系构建及实践研究 |
金山初中 |
陶金明 |
19 |
美丽学校视域下课堂“再造”的行动策略研究 |
高桥初中 |
沈海夫 |
20 |
微课程:初中数学“课题学习”二次开发的实践研究 |
朝晖初中 |
李卫星 |
21 |
入微无痕培美行,入韵有形育美心——美丽学生“四驱双美”式培育策略的实践研究 |
义桥实验学校 |
陈慰良 |
22 |
基于培养“和美少年”的校园微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戴村镇中 |
朱伟瑜 |
23 |
教学新范式背景下微课的设计与运用策略研究 |
靖江初中 |
李海军 |
24 |
基于学习能力培养的自主学习数字化平台应用研究 |
靖江初中 |
周建定 |
25 |
学情视角下初中学科教学分段式目标驱动的实践与研究 |
所前镇中 |
王 勇 |
26 |
《知行合一 情意共生——四自理念下“我们始终在一起”假日成长课程体系的建构及实践研究》 |
金山初中 |
李志刚 |
27 |
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引入智慧之门——初中学生活动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
益农初中 |
周觉伟 |
28 |
“我”的课堂“我”做主――学校教学管理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变革的实践研究 |
党山初中 |
娄肖峰 |
29 |
导学设计 课堂观察 案例反思——教学新范式推进背景下提升教师课堂驾驭力的实践研究 |
北干初中 |
孔国红 |
30 |
主题分段,序列推进——农村初中构建德育序列化体系的研究 |
楼塔初中 |
林 莹 |
31 |
基于学生精神生命成长的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 |
坎山初中 |
赵建东 |
32 |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
义桥实验学校 |
李建奇 |
33 |
运用定向教研提升教师教学设计力的实践与研究 |
益农初中 |
赵桂芬 |
34 |
借班主任工作室平台 促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
靖江初中 |
蒋惠君 |
35 |
以“快乐学习、幸福发展”为核心的“美丽学校”建设实践研究 |
城南初中 |
何鸿飞 |
36 |
探索以主抓“核心知识”的集体备课活动方案 |
浦阳镇中 |
诸张木 |
37 |
把颗颗珍珠串成珍珠链----校本德育课程系列化研究 |
临浦镇中 |
钱国灿 |
38 |
“云剪”艺术 舞动生命——基于学校特色创建的初中剪纸课程资源开发实践研究 |
党山初中 |
华柏阳 |
39 |
校本课程四大名著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研究 |
党湾镇中 |
高燕翔 |
40 |
基于四大品性课程下的德育综合时间体系之建构与运作 |
劲松小学 |
朱国锋 |
41 |
基于旅游的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树立与实践研究 |
高桥小学 |
顾云涛 |
42 |
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异步分层梯级培养实践研究 |
新街小学 |
韩伟珍 |
43 |
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探问”能力的实践研究 |
湘师附小 |
孔佳平 |
44 |
守正出奇: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校园“展示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
江寺小学 |
曹先东 |
45 |
基于“雅”文化的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 |
高桥金帆 |
沈 丽 |
46 |
励志教育背景下的主题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
靖江三小 |
费晓华 |
47 |
三层平台六级主题多元班品创新小学美丽德育的实践研究 |
瓜沥二小 |
俞灿明 |
48 |
以“课堂教学诊断”为抓手,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研究 |
浦阳中心小学 |
陈国强 |
49 |
建构孝敬特色课程体系推进“美丽学生”培养的实践研究 |
湘湖小学 |
叶 青 |
50 |
小学节日亲情作业的实践研究 |
湖滨小学 |
裘仙澜 |
51 |
教学新范式背景下小组合作常态化运行机制的建构与实践研究 |
益农二小 |
罗伯祥 |
52 |
农村小学校“校本研修”新常态的构建与运作 |
南翔小学 |
高志芳 |
53 |
以值日为切入点,训练良好行为习惯,培育美丽学生的实践研究 |
所前一小 |
金立明 |
54 |
“新六艺”君子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闻堰小学 |
华引江 |
55 |
优化常态化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的实践与研究 |
南阳小学 |
汪惠文 |
56 |
文化传承背景下以社团为载体的德育实践活动的探索 |
联兴小学 |
周叶江 |
57 |
童心课程群:为孩子的可能性发展提供路径 |
党湾一小 |
杨国兴 |
58 |
小学生拖延症心理的探究与引导 |
城东小学 |
陈小红 |
59 |
新塘小学七彩校本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
新塘小学 |
俞雅萍 |
60 |
三段五磨式“美丽教师”培育的实践研究 |
长山小学 |
莫延安 |
61 |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 |
北干小学 |
吴新平 |
62 |
以国学经典为例,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
岩山中心小学 |
楼 业 |
63 |
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拓展型课程的构建和实践研究 |
坎山小学 |
叶国苗 |
64 |
立足高帆摄影学校平台,开发小学“线上体验式”微课程的实践研究 |
赭山小学 |
高晓亮 |
65 |
善小文化背景下微教育路径设计的实践研究 |
靖江二小 |
徐华锋 |
66 |
漫画课程德育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
党湾一小 |
曹传虎 |
67 |
个性化发展理念下,以快乐节庆为依托,有效推广具有区域特色的假期实践作业的研究 |
南阳小学 |
张志强 |
68 |
“快乐研修”校本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新街四小 |
高家伟 |
69 |
七彩小课程:构建外地学生良好习惯与品性培养体系的实践与研究 |
益农镇小 |
丁林燕 |
70 |
农村小学“一学二探三练式”语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 |
三盈小学 |
陈丽娟 |
71 |
构建“绿色”个性化课程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
新街三小 |
杨利忠 |
72 |
基于“新六艺”的农村的农村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
瓜沥三小 |
詹柏水 |
73 |
瓜沥三小“管乐”社团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
瓜沥三小 |
陈婷婷 |
74 |
以毛笔书法课程深化励志教育的实践研究 |
靖江三小 |
费晓华 |
75 |
以重构学校文化内涵为支点打造美丽乡村校园的实践研究 |
大园小学 |
朱建平 |
76 |
以“六会指标”为导向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
盈丰小学 |
谭柳英 |
77 |
辅读班“手工制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
党湾一小 |
费建锋 |
78 |
古镇小学“细十番”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楼塔中心小学 |
楼旭平 |
79 |
五纵十四横:基于内涵发展的美丽学校建设研究 |
益农镇小 |
沈煜清 |
80 |
特殊孩子“四融合”途径设计与运行的策略研究 |
靖江一小 |
徐敏平 |
81 |
“大童话”滋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
瓜沥二小 |
王军明 |
82 |
基于百年老校“守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
临浦一小 |
徐国刚 |
83 |
基于“百草园”农耕课程促进有效学习的实践研究 |
衙前二小 |
王德锦 |
84 |
运用“分层走班”优化流动学生发展的实践研究 |
红山农场小学 |
傅关根 |
85 |
农村小学立体式环保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运行研究 |
新街小学 |
楼 丹 |
86 |
以童谣文化打造“美丽班级”,推进美丽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 |
江南小学 |
寿建杨 |
87 |
农村小学教育戏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
葛云飞小学 |
颜汤峰 |
88 |
河上镇小校本化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
河上镇小 |
谢 治 |
89 |
品德常态课低碳走班模式的实践研究 |
宁围小学 |
瞿仲达 |
90 |
幼儿园“童话多维体验”资源包的研发与管理 |
北干幼儿园 |
孔慧敏 |
91 |
幼儿园绘画日记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
高桥幼儿园 |
俞春云 |
92 |
三会推进:松散型集团发展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新载体研究 |
瓜沥镇幼儿园 |
范晓红 |
93 |
“四维一体”式幼儿礼仪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
新塘一幼 |
汤景晶 |
94 |
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与孩子--幼儿园“亲情树儿童剧院”的构建与运行研究 |
瓜沥镇幼儿园 |
项亚梅 |
95 |
幼儿园“经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
所前幼儿园南城分园 |
钟国红 |
96 |
基于生本化管理构建幼儿科学小实验课程的实践研究 |
党湾幼儿园 |
沈利 |
97 |
幼儿园自主游学活动的设计与运作 |
临浦一幼东藩分园 |
娄芬云 |
98 |
善观+适导=自主成长——室内联动游戏中“善观适导”提升师幼共成长的实践研究 |
南阳一幼 |
胡英 |
99 |
幼儿园“情境性区域游戏”的开发与实践 |
靖江幼儿园 |
朱芬英 |
100 |
“红色童谣”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衙前幼儿园 |
毛国珍 |
101 |
有限空间 无限乐趣 --基于“特殊天气”创设幼儿园室内运动环境的实践研究 |
坎山幼儿园 |
漏卫珍 |
102 |
幼儿园“自主体验式”绿色生活课程的评价研究 |
机关幼儿园 |
楼乐华 |
103 |
天乐花果山:幼儿园花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所前幼儿园 |
孙利琴 |
104 |
大班“生活体验馆”的构建与运作 |
蜀山幼儿园 |
金水文 |
105 |
基于“戏剧任务单”的幼儿参与式戏剧活动研究 |
北干幼儿园 |
朱洁蓉 |
106 |
生活材料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运用与探索 |
宁围幼儿园 |
李旭华 |
107 |
传承红色精神 绽放生命色彩——幼儿园大班“红色”生命教育“1332主题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衙前幼儿园 |
蔡 红 |
108 |
幼儿园公共美术馆的设计与运行 |
党山幼儿园 |
朱 敏 |
109 |
回归生活视阈的幼儿自主性美术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
机关快乐鸟幼儿园 |
朱燕敏 |
110 |
幼儿园“创意剪贴活动”浸润“传统节日教育”的实践研究 |
新街长山幼儿园 |
李维琼 |
111 |
“Free村”:混龄户外社会性游戏场建构的实践研究 |
育才幼儿园 |
李燕芳 |
112 |
创新模式 卓越成长--“1+3+3”多维模式下教师成长训练营的实践研究 |
钱江世纪城丰瑞南苑幼儿园 |
俞春华 |
113 |
让生命教育心“安”理得--构建生命教育背景下幼儿园安全防范机制的实践研究 |
宁围幼儿园 |
张菊敏 |
114 |
挖掘绘本元素,开启民俗文化之旅--幼儿民俗游戏的设计与实践 |
湘湖幼儿园 |
黄水涓 |
115 |
筛选 运行 维护 --幼儿园家长志愿者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
北干明怡幼儿园 |
郑李萍 |
116 |
大班幼儿绘本剧表演的实践研究 |
绿都花城幼儿园 |
谢子钗 |
117 |
走进地域文化:幼儿园园本文化创意设计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益农荣盛幼儿园 |
杨 萍 |
118 |
“农”味相伴 “艺”趣横生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创意美工活动的实践研究 |
赭山幼儿园 |
徐月琴 |
119 |
“A。O.M”幼儿园纸艺区角活动支持性策略的研究 |
职工幼儿园 |
邵群 |
120 |
汇趣 慧玩 荟乐--《指南》背景下,园本化自主游戏区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
瓜沥小太阳幼儿园 |
童建华 |
121 |
挖掘本土资源,彰显校园魅力 --利用“梧桐树”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活动的实践研究 |
进化城山幼儿园 |
祝小红 |
122 |
基于户外兼容性材料游戏提升教师“焦研思引”能力的实践研究 |
临浦一幼 |
邱长梅 |
123 |
“我是大玩家”--如何有效开展全园性游戏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
城厢幼儿园潇湘分园 |
沈 颖 |
124 |
八细节,提升保育员“育人”能力的实践研究 |
瓜沥党山幼儿园 |
李 芳 |
125 |
童心有“礼”,爱童有意--构建“五维度”模式促进幼儿文明礼仪行为养成的实践研究 |
钱江世纪城顺丰家园幼儿园 |
章伟群 |
126 |
幼儿园手工长廊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
浦阳镇中心幼儿园 |
孔伟红 |
127 |
情境式区角创设促进大班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实践研究 |
城厢幼儿园 |
孔玲玲 |
128 |
让精细成为习惯--5s管理模式在幼儿园保研工作中的构建与运作 |
戴村幼儿园 |
钱晓奕 |
129 |
“混龄游戏”提高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
进化一幼 |
张小玲 |
附件2:萧山区2015年度教育科研教师小课题名单
编号 |
课 题 名 称 |
学 校 |
负责人 |
1 |
基于职业生活的中职财经专业数学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
一职 |
李慧 |
2 |
以文本阅读为中心循环提升词汇教学效益的实践研究 |
五中 |
章爱奉 |
3 |
精选 裁剪 透视——借材料运用,提升议论文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 |
五中 |
童桂香 |
4 |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课余班组合作模式的探索研究 |
萧中 |
方飞燕 |
5 |
从物理场到心理场:高中地理情境课堂效果提升研究 |
五中 |
韩利栋 |
6 |
生物教学中的认知冲突资源包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
五中 |
徐清清 |
7 |
高三语文“五步三环 ”复习讲评课的实践研究 |
五中 |
周敏华 |
8 |
以影视资源为依托,提高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
五中 |
金仲明 |
9 |
基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搭建有效支架的策略研究 |
三中 |
郭 婧 |
10 |
基于学习起点促进物理有效学习的实践研究 |
五中 |
俞 超 |
11 |
以数学预习单为载体培养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
三中 |
高益兰 |
12 |
高中政治课“综合探究”教学策略的课例研究——以《文化生活》为例 |
三中 |
李 维 |
13 |
高中数学作业有效纠错的实践研究 |
三中 |
王维维 |
14 |
“微活动教学”理念在高中政治课堂的运用 |
八中 |
赵亚清 |
15 |
任务单导学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
一职 |
蔡丹丹 |
16 |
提升中职护理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实践性研究 |
四职 |
赵 静 |
17 |
中学生生活经验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的实践研究 |
十一中 |
屠立勇 |
18 |
以人文讲堂为依托提升高一学生德育管理的实践研究 |
十一中 |
朱芳儿 |
19 |
优化中职《财务会计》试卷讲评模式的实践研究 |
二职 |
徐 伟 |
20 |
中职《护理学基础》模拟病房项目理实一体教学的开发与研究 |
四职 |
沈丽芳 |
21 |
中职园林专业引入非遗项目——葫芦范制技艺开设选修课程的实践研究 |
二职 |
梁佳佳 |
22 |
年级组主题式班主任例会的实践和研究 |
萧中 |
唐菲菲 |
23 |
“饥饿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五中 |
施叶军 |
24 |
中职服装专业企业化管理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
三职 |
胡国寅 |
25 |
Rasch模型在高中生物命题中的应用研究 |
萧中 |
虞银江 |
26 |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应用 |
五中 |
季 雁 |
27 |
Invent软件在《机械识图》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一职 |
王云霞 |
28 |
“学为中心”教学新范式的研究与实施 |
萧中 |
梁 婷 |
29 |
提升高中物理习题讲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
三中 |
单兴军 |
30 |
课堂对话新模式课例研究 |
十中 |
陈 栋 |
31 |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 |
三中 |
缪汪丽 |
32 |
推进特色校本精品选修课程开发和研究 |
二中 |
缪源源 |
33 |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教学中数学思维的渗透研究 |
三中 |
钱 永 |
34 |
优化中职英语文本“读后拓展”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 |
一职 |
孔 莹 |
35 |
合理运用Camtasia Studio 8软件制作微课的探索与实践 |
四职 |
李 华 |
36 |
高中开放式物理实验拓展教学的实践研究 |
二中 |
高国明 |
37 |
高中数学例题、习题“运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三中 |
周黎祥 |
38 |
班级由我管到他管的有效尝试 |
萧中 |
韩艳杰 |
39 |
“作业红包:减负增效,快乐学习”的实践研究 |
六中 |
李雅娟 |
40 |
关于萧山二中校本体育选修课程的调查研究 |
二中 |
邱杭良 |
41 |
微课,让教学更精彩 |
萧中 |
柳 莺 |
42 |
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研发与应用 |
二中 |
邵杭军 |
43 |
一道试题争论引发的思考——浅谈高三生物习题教学中的“说错”教学 |
八中 |
娄国娟 |
44 |
对重度不适应的新疆预科班学生进行团体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
三中 |
赵英艳 |
45 |
中职专业教师“一线四环三融合”校本研修实践研究 |
二职 |
蒋莉娜 |
46 |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中小课题作业的设计策略研究 |
朝晖初中 |
李卫星 |
47 |
听说读思摘五步促写——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研究 |
虎山路初中 |
顾锋英 |
48 |
“先学后教”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动态自主生成策略研究 |
靖江初中 |
董巨江 |
49 |
“动人春色不须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策略的实践研究 |
虎山路初中 |
贾文婷 |
50 |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获得审美体验的研究 |
金山初中 |
施建红 |
51 |
初中英语阅读课中实施“循环大课堂”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
宁围初中 |
王 鹂 |
52 |
围绕四主题,优化参与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课堂实践活动参与点优化的策略研究 |
虎山路初中 |
郭东海 |
53 |
初中数学课堂展示中进行“有效追问”的策略研究 |
虎山路初中 |
陈 燕 |
54 |
初中英语前置性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研究 |
金山初中 |
方 芳 |
55 |
初中语文预习作业设计的研究 |
朝晖初中 |
王红梅 |
56 |
出发,永远是最有意义的事——开学第一天班主任工作开展策略小探 |
高桥初中 |
陆灿英 |
57 |
有事还能找导师——初中小班化管理中开展“德育导师制”的实践研究 |
城南初中 |
陈 盛 |
58 |
中考数学复习课“自主卡”的运用与研究 |
进化镇中 |
王士峰 |
59 |
初中思品导学型生活化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
朝晖初中 |
俞玲玲 |
60 |
“另类节日”——激活写作兴奋点的个案研究 |
高桥初中 |
陈 红 |
61 |
让“透明人”不再“透明”——依托三纠三正,实施语文融合课堂的实践研究 |
城南初中 |
陈 华 |
62 |
初中思品课中基于学案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 |
高桥初中 |
王 莉 |
63 |
猜测活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
靖江初中 |
章亚丽 |
64 |
初中语文主题活动推进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
党湾镇中 |
王已成 |
65 |
提升初中科学“预学活动”的有效策略研究 |
朝晖初中 |
瞿延洁 |
66 |
小组合作背景下纠错本的 “二次开发” |
靖江初中 |
罗 佳 |
67 |
用好课本素材,写好初中作文——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课本素材的积累与整合及有效利用的策略研究 |
衙前初中 |
葛玉华 |
68 |
教学新范式下的关于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案例研究 |
北干初中 |
陈丹娜 |
69 |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导入的问题分析和策略研究 |
红山农场学校 |
蔡玲利 |
70 |
幸福阅读 怡情养志——初中语文七年级课外阅读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
金山初中 |
杨 英 |
71 |
初中七年级音乐生活化课程开发的实践性研究 |
金山初中 |
戎 钗 |
72 |
探索“云”技术下初中科学集体备课模式 |
浦阳镇初级中学 |
朱灿钟 |
73 |
农村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有效性策略研究 |
河上镇中 |
王幼华 |
74 |
深化有效讨论,让“概念课”也“飞”起来 |
浦阳镇初级中学 |
朱华羽 |
75 |
班级中单亲家庭学生冷漠心理归因与矫正策略研究 |
城南初中 |
周慧芳 |
76 |
初中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记忆力的策略研究 |
虎山路初中 |
杨月芳 |
77 |
初中历史与社会常态课课堂小结的优化策略研究 |
靖江初中 |
蒋惠君 |
78 |
乡村学校少年宫音乐社团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
义桥实验学校 |
周小利 |
79 |
百花齐放春满园----教师对学生情感教育之智慧情感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
戴村镇中 |
杨莉秋 |
80 |
“课间十分钟”也是一门课程 |
党湾镇中 |
马锋云 |
81 |
差异教学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异步达标的实践研究 |
党湾镇中 |
叶 菁 |
82 |
数学史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
高桥初中 |
施燕芬 |
83 |
基于分析能力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导学案“设计的研究 |
宁围初中 |
陈利平 |
84 |
巧用课前5分钟,让英语课堂更精彩 |
进化镇中 |
靳进锋 |
85 |
初中英语作文体验式评改的应用研究 |
义桥实验学校 |
朱云云 |
86 |
小学第一学段学生朗读梯级标准的确立及实施的研究 |
新街三小 |
顾燕萍 |
87 |
四年级“让学型”阅读翻转课的实践初探 |
任伯年小学 |
沈 莉 |
88 |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英语走班课中的应用与研究 |
银河实验小学 |
沈洁虹 |
89 |
小学二年级“绘画习作DIY册”的开发与研究 |
朝晖小学 |
黄柳英 |
90 |
“多功能先学单”在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中的试点研究 |
益农镇小 |
俞东良 |
91 |
探寻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批改的误区与对策 |
光明小学 |
沈建军 |
92 |
搭建绍剧主题活动展台提升绍剧社团活动实效 |
岩山小学 |
楼飞娜 |
93 |
小学方程单元补丁式教学处理的实践研究 |
长山小学 |
吴立峰 |
94 |
小学高段学生养成有效英语笔记记录习惯的实践研究 |
新街四小 |
邵绿叶 |
95 |
小学三年级铅笔字到钢笔字书写过渡教学的实践研究 |
长山小学 |
李 巍 |
96 |
依托有趣的沙地俗谚俚语开发语文特色传统文化教学 |
瓜沥三小 |
蒋小红 |
97 |
三年级数学规范答题的实践研究 |
任伯年小学 |
何苗丹 |
98 |
小学高年级开展“变形记”体验活动的实践研究 |
万向小学 |
孙建尧 |
99 |
运用“动漫粘土”提高中段学生三维空间感的实践研究 |
回澜小学 |
孙 晶 |
100 |
“2+3”整合型板书在六年级科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
汇宇小学 |
沈 洋 |
101 |
“五步法”培养小学生社会考察能力的实践研究 |
靖江一小 |
徐敏平 |
102 |
小学生错题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
汇宇小学 |
蔡红丹 |
103 |
以随笔为依托,探索小学中段年级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养成的实践研究 |
任伯年小学 |
周建娣 |
104 |
小学高段微型小说班本课程开发的实验与研究 |
湘湖小学 |
丁中梅 |
105 |
小学高段英语对话图文式改编的实践与探究 |
湘师实验小学 |
许李芳 |
106 |
小学中段科学课运用概念图有效提升学生表征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
湘师实验小学 |
徐 瑶 |
107 |
利用“记账簿”式草稿本,培养小学三年级数学解题习惯的实践研究 |
赭山小学 |
章华爱 |
108 |
小学语文课堂“有价值性学习细节”有效捕捉与灵动处理的策略研究 |
党湾一小 |
李春霞 |
109 |
奏响“学君之家”新乐章 |
回澜小学 |
董学君 |
110 |
撬开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瓶颈的实践研究 |
宁围小学 |
傅智慧 |
111 |
新版插图资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和使用 |
湘师附小 |
钱 瑛 |
112 |
培养小学五年级学生“用估算”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
朝晖小学 |
倪宏芳 |
113 |
错别字“形象化”纠正在小学低段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高桥金帆实验学校 |
金海音 |
114 |
有效转变小学英语低段“拖音”现象的策略研究 |
靖江三小 |
周 鼎 |
115 |
三年级劳技有效利用“金点子”板块开展设计启蒙学习的探索 |
联兴小学 |
金怀德 |
116 |
与班级循环日记为载体提升中年级学生习作水平的研究 |
湘湖小学 |
孔伟芳 |
117 |
小学高段心理健康实施菜单式走班课程的研究 |
益农镇小 |
孙伟良 |
118 |
要点速读提升四年级学生全文概括能力的微课例研究 |
大园小学 |
陈卫军 |
119 |
三年级学生英语口语“仿说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
金山小学 |
李佳泽 |
120 |
利用错字库提高低段学生书写正确率的实践研究 |
大园小学 |
朱峰燕 |
121 |
高段学习自改习作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
光明小学 |
周碧飞 |
122 |
“翻转课堂”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
靖江二小 |
赵洪燕 |
123 |
把握“四度”,提高小学低段词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
坎山小学 |
沈 芳 |
124 |
隐性语法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实践与运用 |
临浦二小 |
姚飞燕 |
125 |
童谣微课程,提升小学高段学生语言品鉴与创作能力 |
高桥金帆实验学校 |
章玲莉 |
126 |
一年级新生语言作业“马大哈”习惯干预与矫正的策略研究 |
靖江二小 |
沈 青 |
127 |
小学语文“提示性语言”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
长山小学 |
陈伟平 |
128 |
“文本仿写”引领三年级起步作文的实践研究 |
靖江三小 |
汤柯虹 |
129 |
小学低段基于趣味游戏提高注意力障碍学生注意品质的策略研究 |
联兴小学 |
朱军飞 |
130 |
基于任务单引领的小学科学“体验式”先学的实践研究 |
城东小学 |
陈 斌 |
131 |
实施以说代写式单元检测,提升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策略研究 |
汇宇小学 |
傅 颖 |
132 |
小学美术热缩片微课程设计与研究 |
金山小学 |
季禾子 |
133 |
有效利用“生发问题”激活小学品德课堂的实践研究 |
靖江一小 |
周 萍 |
134 |
四年级语文课堂辩论策略的实践研究 |
楼塔镇小 |
洪薇薇 |
135 |
精选优秀单元主题儿童电影,提升小学中高段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
渔浦小学 |
吴怡瑾 |
136 |
基于“动态式成长记录袋”对新转入外来人员子女学生融合教育的探索 |
第一实验小学 |
戴亚飞 |
137 |
凭借“点赞单”让小学中段“慢性子”学生快起来的实践研究 |
靖江一小 |
高利英 |
138 |
解决四年极学生画三角形“高”困难的实践与研究 |
南阳小学 |
沈彩芬 |
139 |
小学低段落实“三三策略”克服注意力障碍的实践研究 |
宁围小学 |
万金丹 |
140 |
六年级数学复习阶段试卷讲评优化策略的研究 |
临浦二小 |
倪云良 |
141 |
小学数学《聪明格》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
湘湖小学 |
李 君 |
142 |
微视频学习背景下,提升“预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
长沙小学 |
颜 飞 |
143 |
小学科学《能量》单元整合组件式教学具的研发 |
朝晖小学 |
金亚军 |
144 |
小学高段女生初入青春的心理适应策略研究 |
党湾一小 |
徐春佳 |
145 |
小学高段数学中长作业实施的实践研究 |
湘师附小 |
裘刘芳 |
146 |
基于单元主题教学下的小学英语课外实践型作业的分层设计与探究 |
劲松小学 |
郭秀峰 |
147 |
运用思维导图 引领六年级学生开展作家系列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 |
三盈小学 |
王雁玲 |
148 |
小学一年级歌唱教学中渗透声部意识的实践研究 |
第一实验小学 |
严虹燕 |
149 |
娱乐时代背景下班本化节日课程的途径设计与实施研究 |
瓜沥二小 |
杨 峰 |
150 |
优化设计 提升小学高段数学长作业实践效能的策略研究 |
瓜沥三小 |
高利琴 |
151 |
小学中段语文单元整组课后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
楼塔镇小 |
俞 飞 |
152 |
借助手势语言提高小学数学低段年级课堂效率的实践研究 |
新街四小 |
毛知红 |
153 |
小学低段绘本阅读与主题墙创设相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
衙前农村小学 |
金 萍 |
154 |
PEP小学英语课堂作业本有效使用的实践研究 |
渔浦小学 |
陈彩亚 |
155 |
“预学后教”理念下,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有效交流的实践与研究 |
宁围江南小学 |
杨红波 |
156 |
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培养数学书写习惯的研究 |
所前二小 |
曹鹤群 |
157 |
浅谈小学高段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 |
湘师附小 |
石可佳 |
158 |
以《语文生字抄写本》为载体 切实提高低段孩子书写能力的实践研究 |
义桥二小 |
卢洁枝 |
159 |
以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为例,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习惯的策略研究 |
临浦三小 |
金 岚 |
160 |
小学高段数学阅读指导的策略研究 |
三盈小学 |
施雅萍 |
161 |
应需而作的微作文的实践研究 |
闻堰小学 |
方萍萍 |
162 |
小学体育器材资源二度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
湘师实验小学 |
毛奇峰 |
163 |
运用4人小组精细化模式,提升班级管理实效的研究 |
明德学校 |
孔红丽 |
164 |
小学语文一年级常用词句微写话的设计与研究 |
衙前二小 |
吕书星 |
165 |
“数形结合”在小学教学中的意识形态呈现的实践研究 |
党山小学 |
毛泽付 |
166 |
哨声指令促小学体育课堂活动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 |
新街小学 |
王 聪 |
167 |
自查.合作.检测 模式在小学语文试卷讲评中的应用初探 |
义桥二小 |
黄元旦 |
168 |
运用“听、辨、气、声、练”五步法提升一年级新生音准能力的实践研究 |
城东小学 |
茅 宏 |
169 |
以学定教背景下提高民工学校小学低段语文早读效率的实践研究 |
恒逸仁和实验学校 |
刘 丽 |
170 |
小学低段“读写绘”班本课程的探索 |
回澜小学 |
徐月妙 |
171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画图策略的培养 |
瓜沥二小 |
徐爱红 |
172 |
运用画图策略提高中段学生数学广角解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
新街三小 |
邵关波 |
173 |
民工子弟学校小学低段语文早读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
恒逸仁和实验学校 |
张启梅 |
174 |
培智中段语言课堂生活化情境的设计与运用研究 |
特殊教育学校 |
於丹丹 |
175 |
小学低年级“新生命”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
银河实验小学 |
周彩萍 |
176 |
“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低段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实践研究 |
育才小学 |
董科也 |
177 |
基于校园“息壤”开心农场的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
益农二小 |
沈莉芳 |
178 |
有效整合低段家长资源,创建和谐班级的策略研究 |
北干小学 |
傅红红 |
179 |
品德课程教学中对作业进行“童趣化”设计的实践研究 |
临浦一小 |
赵 璐 |
180 |
小学低年级小动物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
银河实验小学 |
邵燕飞 |
181 |
培养一年级孩子说话能力的实践研究 |
党湾一小 |
孙 君 |
182 |
微信式日记对培养学生习作创新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
浦阳镇小 |
李佳红 |
183 |
小学科学有效开展“图绘式”记录活动的实践研究 |
浦阳镇小 |
谢勇波 |
184 |
“秋的畅想”主题活动在不同年段的实践与探索 |
党山小学 |
袁 琴 |
185 |
100以内加减混合计算易错点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 |
南翔小学 |
屠娟飞 |
186 |
让智慧在指尖闪耀——以图示为基点,提高中班幼儿折纸读图能力的实践研究 |
靖江二幼 |
童晓丽 |
187 |
花果山画廊项目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
所前天乐幼儿园 |
孙妍娥 |
188 |
顺势延展:中班幼儿自主游戏讲评策略的实践研究 |
瓜沥二幼 |
周萍萍 |
189 |
开一扇微门户 觅一条新路径——以班级微信平台为载体的家园合作新路径探究 |
瓜沥镇幼儿园 |
曹芝兰 |
190 |
运用单项深度法开展中班幼儿纸箱创意的实践研究 |
河上幼儿园 |
董林燕 |
191 |
演之趣,阅之乐——以“绘本”为载体,小班表演游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
广德早教园 |
周利丽 |
192 |
基于大班幼儿开展“剪贴欣赏活动”的设计与策略研究 |
长山幼儿园 |
王燕娜 |
193 |
幼儿园“边缘游离儿童”的转化策略研究 |
北干幼儿园 |
熊 峰 |
194 |
利用石头资源开展大班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
进化富岭幼儿园 |
张玉萍 |
195 |
幼儿园新生入园“微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
瓜沥二幼 |
瞿乐平 |
196 |
实习场:中班幼儿“经历学习区”创设的实践研究 |
所前南城幼儿园 |
缪烽奇 |
197 |
“五趣”策略培育大班幼儿物品整理习惯的实践研究 |
瓜沥镇幼儿园 |
童忆达 |
198 |
真游戏 真成长——“阶段优化”策略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实践研究 |
宁围幼儿园 |
沈利萍 |
199 |
大班幼儿木块游戏自主设计的策略研究 |
蜀山幼儿园 |
陈燕萍 |
200 |
大班幼儿自主游戏后交流分享的实践研究 |
北干幼儿园 |
钱丽娜 |
201 |
“舞”出午后的精彩----借助苏醒操优化幼儿园起床环节的实践研究 |
新塘第一幼儿园 |
金 兰 |
202 |
实验法促进大班幼儿有效探究“水的四季形态变化”的研究 |
党湾幼儿园 |
许姗姗 |
203 |
礼仪之行 进餐开始——小班幼儿进餐礼仪培养的策略研究 |
新塘阳光幼儿园 |
宋海琴 |
204 |
情境性区域创设对小班幼儿发展的实践研究 |
宁围丰瑞南苑幼儿园 |
于丽英 |
205 |
便利贴:家园沟通的新策略 |
临浦东藩幼儿园 |
杨丹萍 |
206 |
标记图在幼儿园自然角活动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
瓜沥三幼 |
许佳音 |
207 |
以情构“境”绘言绘语——以“情境绘画”为载体,优化大班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策略研究 |
益农荣盛幼儿园 |
戚志娟 |
208 |
赏及内心,识归本真——以“精”赏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自我认识能力的实践研究 |
临浦一幼 |
韩银芳 |
209 |
基于色彩感受力,创设“七彩小实验”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索兴趣的实践研究 |
党湾幼儿园 |
倪恋恋 |
210 |
三步爱上小剪刀——小班幼儿学习使用剪刀的策略研究 |
北干明怡幼儿园 |
李 萍 |
211 |
以“听说游戏”为载体,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
新世纪幼儿园 |
郑 维 |
212 |
小鱼“畅游” 快乐陶陶——幼儿座位自由选择的有效策略研究 |
临浦东藩幼儿园 |
孟立群 |
213 |
运用体验式学习解决小班幼儿就餐中的不文明行为 |
宁围顺丰家园幼儿园 |
来劲梅 |
214 |
挖掘扑克牌在大班数学类游戏中价值性的策略研究 |
美之园幼儿园 |
徐 炜 |
215 |
“巧”围“隔”新——幼儿园班级区域隔断的设计与研究 |
瓜沥坎山幼儿园 |
胡立平 |
216 |
以沙包为例,探究一种主材料下的大班自主游戏的开发和利用 |
湘湖幼儿园 |
孙敏敏 |
217 |
以情境游戏为载体,提高中班幼儿自主绘画能力的实践研究 |
育才幼儿园 |
田 洁 |
218 |
主题式点名下提升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
机关快乐鸟幼儿园 |
许沈飞 |
219 |
小班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典型行为的分析策略研究 |
瓜沥小太阳幼儿园 |
王 燕 |
220 |
利用室内联动游戏改善大班幼儿动作拖沓现象的实践研究 |
南阳一幼 |
高海洪 |
221 |
优化中班幼儿“演唱情感”的“四步”策略研究 |
靖江幼儿园 |
王帅帅 |